生物质工程研究中心师生前往山西沁源开展调研 | |||||||
|
|||||||
2020年4月25日,山西省沁源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签订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合作协议。该项目以增加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原料基地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监管全程化、经营产业化、生态优良化为发展方向,培育一批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推动沁源县有机旱作农业知名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初步建立沁源县有机旱作农业操作规程,构建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探索创建沁源县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 欧洲杯竞猜在该项目背景下,胡跃高教授、王小芬老师带领农学院生物质工程中心研究生党支部成员赴山西省沁源县开展了为期三周的有机旱作技术调研,落实合作项目首要工作。7月1日至20日,全体成员前后抵达该县灵空山镇、沁河镇等6个镇及景凤乡、韩洪乡等8个乡开展活动,调研总里程达2500 km。活动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强化顶层谋划,共创有机旱作未来 欧洲杯竞猜调研首日,支部成员与沁源县农业局相关领导开展座谈会,会上王皓局长提出了具体的调研目标,如渗透全域有机农业理念、解决有机技术难题、指导政府有效管理、完成县域农业规划等。随后支部成员就调研内容,形式、安排等与之深入讨论。通过多次与政府对接,了解该县未来发展意向,并在政府配合下,顺利开展调研,与当地政府携手,共创有机旱作农业的美好蓝图。 开展党建活动,感受红色文化氛围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全体成员参观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支部成员了解了沁源围困战的红色故事及军区司令们的生活环境;实地感受到战时的艰苦,抗日英雄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全体党员举手驻足,重温入党誓词。通过本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重燃了支部成员的爱国热忱,鼓舞了支部成员高质量完成本次实践调研活动决心,调动了支部成员为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使命感。 实地调研考察,了解有机农业现状 通过与沁源县各乡镇政府对接,了解其种植业、养殖业、废弃物利用、发展规划及当前需求等基本情况。并深入调查各乡镇代表性企业或种植大户,对其组织形式、运营情况、关键技术等进行详细了解。共完成调研问卷20份,乡镇总结18份,团队日志7份,通过对资料的梳理总结发现,该县存在有机农业概念不明确、全域有机农业不理解、种植技术不完善、有机投入品成本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作为后期培训课程开展的导向,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切切实实助力有机农业发展。 引进科学技术,助力有机产业振兴 欧洲杯竞猜实际调研过程中,灵空山镇和景凤镇面临诸多急迫问题,如高寒蔬菜管理、车厘子树木修剪、病虫害防治、投入品价格较高等问题。王小芬老师对有机废弃物肥料化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通过当地生物质资源农用转化为投入品的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还特邀有机蔬菜种植专家赵飞老师抵达沁源亲自对蔬菜种植管理给出专业指导指导,具体涉及西红柿的修剪、黄瓜早期疏花疏果、秋葵摘果步骤、菜花成熟期防老化、西兰花采摘时间、蔬菜病虫害防治及蔬菜架搭建等。此次指导引入了科学的有机管理技术,为农民解决当下棘手问题,得到了县乡各级领导的一致认可。 访问基层干部 促进乡村组织振兴 欧洲杯竞猜基层干部怀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挚爱,扎根基层谋发展。他们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为“三农”建设,为乡村振兴挥洒热血。调研过程中我们访问了自己贷款建设有机农业的景凤乡女乡长黄小艳,亲自带领农民打造有机循环农业的退伍军人武勇岗村长,通过访谈、撰稿、宣传等向全国讲述他们的农业故事。正是有一批批向他们这样的实干家,为农民讲述有机农业发展前景,为农民科普有机农业种植方法,为农民请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才使得有机旱作农业在山西开花结果,才使得农业得以可持续发展,才使得国家现代化农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本次调研结果是深入落实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的基础,王小芬老师团队将据此在未来三年为沁源县政府提供智力支持、思想培训、技术指导等,以降低当地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成本,提升有机旱作产业发展能力、培养有机旱作专业人才、助力该县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此外,本次活动在筛选建立产学研多功能实践基地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开创了高校和地方政府合作新模式。支部成员也在策划、沟通、写作及科研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责任编辑: 张莹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